皋朔的意思、皋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皋朔的解释亦作“皐朔”。 枚皋 和 东方朔 的并称。两人都是 汉武帝 时词赋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陆贾 扣其端, 贾谊 振其绪, 枚 马 同其风, 王 扬 骋其势, 皐朔 已下,品物毕图。”
词语分解皋的解释 皋 ā 水边的高地,岸:江皋。汉皋。 沼泽,湖泊:“鹤鸣于九皋”。 皋 á 〔皋陶〕中国上古人名,相传是舜臣。 笔画数:; 部首:白; 笔顺编号: 朔的解释 朔 ò 农历每月初一:朔日。朔望(“朔日”和“望日”)。 始:“皆从其朔”。 北方:朔方。朔漠(北方沙漠地带)。朔气。朔土。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皋朔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字源、典故及文献用例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皋朔特指西汉辞赋家东方朔(前154年-前93年)。
“皋”指汉代宫门“皋门”(金马门),为待诏学士候见之处;“朔”即东方朔之名。合称“皋朔”源于其曾任金马门待诏的官职经历,后成为东方朔的代称。该词承载了对东方朔诙谐善谏、学识渊博形象的指代。
二、字义拆解与溯源
皋(gāo)
《说文解字》释为“气皋白之进也”,本义为沼泽、水边高地,引申为官署(如皋门)。
在“皋朔”中借指汉代宫廷机构,象征士人待诏之所。
朔(shuò)
《说文》注“月一日始苏也”,指农历每月初一,后引申为“初始”“北方”。
此处专用于人名“东方朔”,为固定搭配。
三、文化意象与文献用例
“皋朔”一词凝结了东方朔的经典形象:
典故依据:
《汉书·东方朔传》载其“待诏金马门”,以诙谐讽谏闻名。后世文人常以“皋朔”代称其机辩才华与隐于朝堂的智慧。
文学引用:
如清代赵翼诗云:“高才易沉沦,自古叹皋朔”,借其际遇抒怀才不遇之慨。
四、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属历史人物特称,今多见于古典文学研究、历史人物论述中,需结合汉代官职制度与东方朔生平理解,不宜脱离语境单独释义。
参考资料来源: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 “皋朔”词条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 “皋”“朔”字义
《汉书·东方朔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瓯北诗话》(赵翼)清刊本
网络扩展解释“皋朔”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两种解释,但需结合权威资料进行甄别:
1.作为历史人物的并称
这是更为权威和广泛认可的含义:
基本解释:指汉武帝时期的两位辞赋家枚皋和东方朔的合称。两人均以文采著称,但风格不同。枚皋以“敏捷多产”闻名,东方朔则以“幽默讽谏”见长。
文献佐证: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提到“皋朔已下,品物毕图”,将两人视为辞赋创作的代表人物。
2.作为成语的争议解释
部分网络资料(如、3)将其解释为“两者无差别”,但需注意:
来源矛盾:这类解释缺乏权威典籍支持,可能与词语原意混淆。例如,“皋”本义为高地,“朔”指北方或月初,但两者组合并无成语用法记载。
建议:此解释可能为现代误读,建议以历史人物并称为准。
补充说明
语言演变:词语在传播中可能衍生新义,但需结合文献考证。例如,“皋朔”在权威词典(如汉典)中仅收录人物并称义项。
使用场景:若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应明确指向枚皋与东方朔;若遇“无差别”的引申用法,需谨慎核实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矮个拜趋抱玉备位逼纳冰泮冰斯参差竹镵肤黜名憺憺筜篁多藏厚亡疯疯癫癫傅堞诟訿光隆诖伪估市候楼黄嬭溷错加腹积时剧读絶叫军资靠后困慰磊砢粮子撩开手临近六教緑林豪杰冥观旻天齧食盘固噗哧倾踬寝堂驱傩臞然人膏荣启期散勇神屋射气侍立石溜死气沉沉宿雨田鸡炮通身推授王寮五辰无群下都